查看原文
其他

昔日贫困村 今朝产业兴 ——省自然资源厅驻隆回县石托村扶贫显成效

2020年12月30日,阳光照射下的隆回县石托村散发出淡淡的泥土芬芳。田野一望无垠,水塘波光粼粼,一派文化旅游小乡村的风范。


2018年3月,省自然资源厅派工作队进驻隆回县石托村,那时,石托村还是全县两个深度贫困村之一,共454户1515人,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33户441人。


走进村庄,贫困户房屋门口还挂着“湖南省然资源厅驻石托村结对帮扶信息牌”,上面写有贫困户主与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姓名、单位、电话号码、贫困户家庭人口数等信息,这是帮扶工作队留下的印记。


截至目前,全村133户441人全部稳定脱贫,贫困发生率由27.2%下降至零。


隆回县石托村全貌,一派文化旅游小乡村的风范


掘深井 清泉喷


“下雨天喝泥巴水,农作时喝农药水,晴天时喝腥味水,久旱时靠送水。”过去,村民时常自嘲,说自己住的是“癌症村”。


石托村位于怀衡邵干旱走廊,长期以来村民饱受干旱困扰,农业造成的水污染严重,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十分短缺,严重危害健康。


“以前我们饮水主要靠浅表地下水,水质很差,喝起来都害怕。”回想当年吃水的场景,村主任陈仲南心有余悸。


“解决村民的饮用水问题迫在眉睫!”2018年5月,帮扶工作队行动起来,找到了省里的地质找水专家,新开挖了两口高标准深井,将自来水引到村里来,入户率达92%。


不久后,帮扶工作队将新井水拿到机构检测,没想到有了新发现:石托村新井水锶含量接近矿泉水标准!


挖井“挖”出了新产业,工作队兴奋不已,四处联络合作商。目前,深圳商会已与石托村达成合作意向,有意共同开发富锶矿泉水项目。


如今,放眼望去,村里一条条机耕道,宛如白色玉带般缠绕其中,灌溉沟渠直达田间地头,水源清澈。村口石碑上刻的“石托村扶贫记”,里面写着“请专家,查水源,掘深井,清泉喷……”。


图为深井房


多规合 绘宏图


“感谢党和政府,让我一把年纪还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。”见到帮扶工作队,73岁的贫困户刘兴林满是感激。去年,通过危房改造,一家三口搬进了新房。


“当时工作队去摸底,看到刘兴林家的老房子就像是一个‘空壳’。”驻石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吴方兴回忆道,因为家境贫寒,房屋年久失修,里面住着一家三口——这让帮扶人员的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
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排查,工作队发现,像刘兴林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。部分老房子年久失修,破败不堪;大多数村民在新址建新房,却不愿意拆除旧房;留守老人与儿童较多,居住过疏化现象严重;“空心宅”占用土地无法利用……


2020年6月15日,石托村“多规合一”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动员暨座谈会召开,工作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,制定了一份2020—2025石托村“多规合一”村庄规划。


规划从创优生态、创美人居、创融产业、建全设施、建树新风五个方面入手,房屋按优劣等级分类,提出整改建议。房屋建筑与村容村貌、传统特色与现代气息、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结合,在保持田园景观的基础上,着重抓好村庄绿化、美化,打造特色风景线。


村民刘兴林站在自己的新房前


产业兴 人气旺


“这个蛋有两斤八两,一个鸵鸟蛋可以卖130多元,销路很好,效益很可观!”12月30日,记者来到石托村鸵鸟养殖基地,负责人陈海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
陈海华早年在外打工,2016年,他回到石托村投资创办鸵鸟养殖基地,可返乡创业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——资金匮乏,又缺少技术支持,陈海华的“鸵鸟梦”几欲破碎。


2018年,工作队进村后多次组织研判商讨,最终决定投入了3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支持陈海华扩建鸵鸟生态养殖基地,这让陈海华重新燃起希望。


目前,鸵鸟基地占地约2亩,养殖鸵鸟100余羽,以鸵鸟肉、蛋、皮为主要产品进行初加工包装销售,带动10名村民就业,年产值可达30万。


石托村鸵鸟生态养殖基地里的鸵鸟


驻石托村帮扶工作队的吴方兴介绍,通过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、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等经营模式,吸纳更多的贫困户,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收。


“雷家兴建灯笼厂,石陂庄上鸵鸟养,新屋溪边办渔场,玉屏山边立纸坊……”石托村的产业渐成规模。近些年,生态大棚又掀起一阵风,观光农业、水果采摘发展起来,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。


如今的石托村,林木、聚落、田园有机衔接,绘出一幅田园大地图,正向着“短平快的简约文化旅游小乡村”前进。




来源:新湖南客户端


往期 ·推荐

周海兵专题部署推进地质灾害防治“两库两预警两提升”工作

大结局揭晓!《窃密风云》第七集上演“悬崖勒马”……

9个关键字,读懂这一年

点开!这个100万+有你一份~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